邺城有点象块豆腐,一攻即破,有点不可思议。
这里可能出现了两种情况,其一是,韦孝宽大军乘势冲进了大门来不及关上的邺城。
但史书上说的是,韦孝宽随即兵围邺城,并没有马上进入城内。
那么,这里有可能是第二种情况,即邺城易攻难守。
有关这座古老都城,有没有城防工事,如果有城防工事,其究竟是不是块豆腐一样的东西,一捅即破,这确实是个问题。
然而,有关这方面的历史资料却表明,邺城的城市建设,在古代,是搞的最好的。
原因是这里曾是好多个朝代的,好多任皇帝所选中的虎踞龙盘之地。
这邺城的兴建,早自春秋的齐桓公就开始了的。史料记载,其修城的公开名义,是为守护周王所居京师,但其实是为了争霸的需要,因此,当时的城市建设,是以军事设施为主。
东汉末年(公元191年),袁绍占邺城,开始营造宫殿,《 使其从军事重镇,开始转变为兼具一般城市功能的都市。
在此之后,邺城历经三次大规模修建。
第一次是曹魏建都邺城后。据考证,当时该城内有两重城墙,以东西道路轴线相分隔为内城和外城,,内城4门,外城7门。其中有名的借城墙加高筑成的铜雀、金虎、冰井等三台,兼具有检阅城外军马演习和城防要塞的功用。
而其城墙的牢固,考古发掘证实,在邺北城西城墙,铜雀台南侧,位于地表下1.6米至2.5米,现存城墙高处有2.6米,宽约20米,墙体为夯土,夯实的密度大,夯土坚实,特别是发现了城墙表饰以砖,证实了后赵石虎时(公元355年)第二次修建邺城时,“饰表以砖,百步一楼……”的情况属实,而这在当时一般仅以夯土为城墙的情况下,应当是十分牢固,且城墙高度应在5米,宽2米以上的情况。
第三次是东魏、北齐时期。公元534年高欢拥立魏孝静帝迁都邺城,为安置从洛阳来的移民来四十万户,征集民工七万六千多人,在紧靠邺北城的地方,营建邺南城,使其被告扩建为东西六里(约合2952米)、南北八里六十步(约合3542米),共11门,折合周长
10368米,总占地面积9.2平方公里的城市。且北齐的高洋还翻修了铜雀、金兽(后赵时为避石虎的讳,金虎台已经改名为金兽台)、冰井三台,分别改名为金凤、圣应和崇光,其高度至少应在30米以上。
而北齐在公元577年被北周所灭后,邺城做为都城,被纳入北周版图,并没有在战争中被毁坏的记录,因此,这邺城先后做为曹魏、后赵、冉魏、前燕、东魏、北齐六朝都城,其城防工事,应该是一流的。
由此看来,邺城易攻难守之说,是难以成立的。
但邺城是在一天之内就被攻破了,这是事实。
如要做出清楚解释,还有一些可能的情可以假设:
——尉迟迥没料到兵败会如此之快,来不及布防,而韦孝宽挥众,乘机发动攻城战,而这城一攻即破。
但对这一情况,可以有所反驳是,尉迟迥是个久经战阵的宿将,率大军出战,邺城不可能无人防守。
那么,对此只能解释为,那些逃回邺城的兵中,既有本方,也有反方,冲进来的人中,就有那位叫崔弘度的行军总管。
还有就是李洵和贺楼子干。
先说这位崔弘度。
此人为后来隋朝有名的酷吏。后来的长安人,编有顺囗溜是说,“宁可喝三斗醋,也不要见到崔弘度;宁可吃三斗艾,也不要碰到屈突盖。”屈突盖,是崔弘度同一时期的虐吏。
不过,当时的崔弘度,是七总管之一,方面军司令,为原州(今宁夏自治区固原县)总管。
崔弘度是博陵安平(今属河北省)人。
此人是行武出身,其“膂力绝人”,且性格严酷。
而这种性格的人,行事方式,一般都有些古怪。
杨坚让他出任七个方面军司令之一,却没有带什么兵来,大概正在京城办事,回去原州,路途太远,所以只是临时在长安招募了几百个亡命之徒,组成了敢死队,称之为特种部队,到是有几分贴切
根据以上分析,这几百人的特种部队,乘乱混入城中,很有可能,且很符合现在大片的路子。
而这崔司令,在行动中,降格为特种部队队长,身体力行,是因为他这条好汉,不能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。
但是,他却有一个短处,就是因为他还讲点亲情,使本来该归他的,破尉迟迥的头功,被夺走了,
因为他的妹子,曾是尉迟迥儿子的妻子。
史书上没有说是尉迟迥那个儿子娶了崔司令的妹子,但这里说得是“曾经”,而有记载说尉迟迥之子尉迟宽,先其而亡,所以很有可能是他娶了崔司令的妹子。
而崔弘度与尉迟迥有这段亲家关系,可能是崔弘度曾随周武帝灭齐后,曾被赐为邺县的公爵期间发生的,应在在公元577年后。
因为尉迟迥是在大象元年(公元579年),担任四辅,兼任相州总管的,相州的州府所在地为邺城。
但是,崔弘度被杨坚征召为讨尉迟迥大军方面军司令时,身份之一是武乡公。
&nb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