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> 至于杨廷鉴现在就入了武职,就不能在当文官了吗?锦衣卫是一个特殊的存在,大明很多文官就在锦衣卫里面干过,比如历史上的沈炼,就是嘉靖十七年进士,所以就算杨廷鉴拥有锦衣卫的官职,也不会影响他的仕途,反而会成为杨廷鉴莫大的助力。
如果文臣到了锦衣卫任职,那就是皇上无比信任才有的殊荣,说明他是天子近臣,大家都管这叫“镀金”。反正文臣是又痛恨锦衣卫番子,又想到锦衣卫里面去“镀金”,这就是大家所说的“贱人就是矫%情吧!”
“草民甘为陛下手中最锋利的剑,刀锋所致,所向披靡。”
“嗯,朕心甚慰,杨爱卿明日就去履职吧!”
“微臣遵旨。”
崇祯在杨廷鉴离开后,就立即诏见了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,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他,崇祯同时叮嘱骆养性,勿掣肘于杨廷鉴,具体的原因崇祯并未告诉骆养性,这让骆养性甚为惊恐,他也不敢去询问。
“君不密失其国,臣不密失其身”,崇祯不可能连这点保密意识都没有,本来杨廷鉴追查的案件就涉及了通敌叛国的间谍案,谁敢保证锦衣卫就没有那些人的眼线。
送杨廷鉴出宫的换成了崇祯皇帝的最亲密大伴王承恩,王承恩身后跟随着一个小太监,用托盘装着一套锦衣卫的官服和一枚铜质的印信。
“恭喜杨大人,年纪轻轻就得陛下看中,将来一定前程似锦,飞黄腾达指日可待。”
王承恩这人杨廷鉴可是知道的,那就是陪着崇祯一起上吊的那个太监,别的暂且不说,光凭这份忠诚仁义就值得杨廷鉴尊重。
“这都是陛下洪恩,下官当竭尽所能铺助陛下实现中兴华夏的愿望,下官能有今天也多亏王公公从中斡旋,下官感激不尽。”
杨廷鉴一说完,当真对着王承恩深深一辑,王承恩也知道杨廷鉴说的是冠冕堂皇的场面话,但杨廷鉴这人可是陛下看中的人,以王承恩对崇祯皇帝的忠心,绝对不会去为难杨廷鉴,所以王承恩连忙上前扶住杨廷鉴,一张银票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到了王承恩的手中。
这是大明朝的规矩,已经成为惯例,美其名曰“打点”,不过管王承恩如何忠诚于崇祯皇帝,但是该得的“打点”还是收得心安理得。
“只要杨大人今后忠勇体国,咱家定当在陛下面前为你美言。”
“下官感谢王公公盛情。”
……
杨廷鉴拿着官服和印信刚刚走出紫禁城,就看见了金镶玉带着刁不遇在紫禁城外的张望,金镶玉一介草民,居然有本事跑到紫金城外的御道上来等人,看来本事不小嘛。
“相公……相公……”
金镶玉一看到走出宫门的杨廷鉴,就发疯一样地冲了过来,全然不顾周围那些大汉将军们诧异的眼神,能进入御道来的人,在北京城都是有非常不错人脉和关系的人,只要不捣乱,这些大汉将军倒也不会随便抓人。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