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七十六章 地下洞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荷叶不能吃,水中的红鱼一时无法下咽,可那异乎寻常硕大的莲蓬,让饥肠辘辘的一众人等,眼前一亮。

    于是,不待人言,已纷纷下到塘中。采了莲蓬,坐在池塘边的白沙上,急急慌慌地剥开,大吃起来。

    那莲子至少有寻常的三四倍大,入口甘甜脆嫩,且水分极多。

    众人之前都没吃过如此美味的莲子,不觉大为赞叹。

    等肚中的饥饿感一点点散去,身上有了些气力,众人这才细细察看起洞穴来。

    方圆举着火把围着池塘转了一圈,火光只照见不大的空间,更多的还是在黑暗中。

    火把就要熄灭,郑易点燃了最后一根。和方圆一起,沿着池塘的一侧向前走去。

    走不多远,听得一声惊叫。

    众人闻声,一起过去看。

    只见靠着洞壁的一边,支了一大排镂空的架子,架子上面,堆着高高的麻袋。

    火光映射下,麻袋表面渗出嫩绿的芽儿。

    郑易用刀捅一下,将一只麻袋划开。潮湿新鲜的粮食味道,像雾气一样散开。看看里面,是长长嫩白的秧苗,还有一团团纠缠在一起的干瘪的稻壳。

    再将其余的一些大大小小的袋子划开,不少还是以油纸紧紧包裹。打开再看,有刀枪、弓箭,还有火把和干草。

    在一些密封的塑料袋中,还发现了火药。

    郑易试了试,那弓还可以拉开,刀剑也未生锈。看来一则保护收藏得好,另外洞内想是通风良好。

    众人大为不解。

    一直不曾说话的高岳忽然开口道:“这恐怕是谁人的兵器存粮库!”

    方圆已将油布中的火把取出,点燃,把手中的火把熄了。

    洞内顿时亮了起来。

    再望各处看看,黑黑的一团,想必都是这些物事。

    赵榛看了看,说道:“看这日子,想是很久远,而且无人看守,必定不是扬州官府地方的东西。”

    高岳点点头,思忖着说道:“也许是吴王杨行密的……”

    (杨行密本是五代十国时的人物,割据江淮,建国南吴,曾一度攻占扬州。)

    正疑惑间,听得石门砰的一声被撞开。

    火把亮起,几个兵士出现在台阶上面。

    众人这才惊慌起来。

    适才这一阵大快朵颐,饱餐了莲子,却把身后的追兵也忘了。

    郑易和方圆早搜找出几张弓、好几袋羽箭。

    吴大友拿了,张弓搭箭,双臂用力。嗖的一声,势大力沉,正中一名兵士的前心。

    几个兵士发出惊叫,扔了火把,向后逃去。

    须臾,几声叱喝。火把又在石门边亮起。

    弓弦乱响,一阵箭矢漫无目标地射了过来。

    赵榛招呼一声:“大伙快走!”

    方圆嘟囔一句:“往哪走?”

    赵榛一拍脑袋,笑了一声,向四周看看。

    除了火把照处的一片光亮,洞穴内依旧黑沉沉的,空旷无边。

    追来的兵士只管站在上面胡乱放箭,虚张声势地喊着,却不敢走下台阶来。

    赵榛定定神,用手掌使劲擦了擦额头。

    火把摇曳,随着微微的风来回晃动。赵榛眼睛一亮,从方圆手中拿过火把,叫道:“跟我来!”

    随即举起火把,向着火苗卷动相反的方向走去。众人互相望了一眼,都一起跟随在其后。

    绕过池塘的一侧,沿着石壁,是一条几步宽的石子小路。

    周围依旧漆黑一片,几支火把照出脚下略略不平的小道。赵榛领着众人,沿着小路飞步向前。

    风越来越大,吹得火把像一只风筝,摇摇向后。

    众人只觉地势越来越高,潮湿的气息越来越浓。

    再往前走出几十步,大风猛起,将众人手中的火把一起吹灭。

    赵榛先停住了脚步,后面的几个人惊呼一声,也都站在了原地。

    新鲜的凉风吹在脸上,呼呼作响。少顷,听到微微的涛声传来,像是离河边不远。

    众人在黑暗中立了片刻,发觉周围的景物在朦胧中慢慢显露出轮廓。

    远远的高处,有一些亮光透下来。

    赵榛迎着光亮走了几步,发现眼前是一道台阶,直通向上。

    台阶上都是泥土,还长着些矮草和小荆棘。

    赵榛摸着爬上去。不多时,就登到了顶端。

    拨开一片密密的杂草和树枝,星光月光一起泻在身上。

    雨,早停了。

    抬头望去,眉月似钩,无数的星星在夜空闪烁。涛声如鸣,仿佛就在脚下。

    原来,已经置身洞外。

    众人都爬出来,对着清凉的夜风,深深呼吸着。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涌上心头。

    走出密密的树丛,翻过一座山丘,眼前豁然开阔。

    一大片草地延伸着。夜色下,一条大河奔流,闪着粼粼的银光。

    正是大运河。

    众人一起跑向河边。

    河水翻卷着雪白的,哗哗的拍向堤岸。

    这回轮到吴大友在前面带路。

    他的拐杖轻点,身法灵活,行速远比常人还快。

    沿着河边走了约有二三里地,到了一片树林。

    穿过树林,来到一道河叉。河水宽阔,两岸密生着一大片一大片高高的芦苇。

    吴大友立在河边,向芦苇深处张望着。

    没有声音,只有风吹苇叶发出的沙沙声。

    他又朝前走了几步,铁杖轻轻敲击着旁边的一株柳树。

    一重二轻,接连三次。

    响声未止,苇丛中一阵骚动,一个低沉尖锐的声音传来:“什么人?”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